大健康产业服务网slogan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

010-8868 3727

其他类

其他类

中医治未病适宜技术


大彭牌弓形虫检测仪

基本情况:

       人类并没有满足于在细胞水平上对自身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梦想有朝一日把细胞‘敲碎’,看看每一块‘碎片’是由什么构成的。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生仪等科学仪器的问世,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扩大,人类闯入了极其微小的分子世界开始了分子水平的生命和人体之谜的探索。打破细胞法的诞生,证实了弓形虫的存在。

       用打破细胞法,惊奇的发现在全世界90%的人体细胞内都寄生着多种形态多变的寄生虫,其中弓形虫的破坏力量最大,它们隐秘的藏在人的大脑、心脏、眼底以及各大系统内并大量繁殖,周期性扩散,与人体争夺营养,并在人体各组织内和血液中排泄废物,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用新的视角重新解释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因。

理论依据:

       设备批号:Q/ZWD 002-2016

       弓形虫检测仪:

       1、 显示器:能直观的观察到细胞情况及弓形虫的活动轨迹。

       2、 显微镜:用于放置玻片、观察细胞情况。

       3、 USB插槽:可用于插入外接USB,进行数据的传入输出等工作。

       4、 鼠标:移动鼠标进行电脑点击操作。

       5、 电源开关:总控整台检测仪器。

       6、 电脑开关:总控电脑的开关及存档等。

       7、 破壁开关:控制破壁机的使用。

       8、 键盘:用于输入资料,形成大数据。

       9、 破壁口:插入玻片进行破壁。

       电源插头:插入电源,连接电路,从而使用整台仪器

中医理论:

       中医药古书《诸病原候论》对弓形虫的存在早有描述:人体内自有三尸虫,与人俱生,而此虫忌血恶,能与鬼灵相通,常接引外邪,为人患害,其发作之状,或沉沉默默,不知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急;或累块踊起;或栾引腰脊;或精神杂错,变化多端。

        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曾著文痛骂三尸虫,并庆幸有医术膏方予以驱灭。柳宗元在《骂尸虫文》称:人皆有尸虫三,处腹中,使人隐微失误,辄籍记。幸其人之昏睡,疾疠,夭死。祝曰,尸虫逐,祸无所伏,下民百禄。尸虫诛,祸无所庐,下民其苏。万福来符。从以上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古籍史料,足见人类不仅早已验证了弓形虫存在于人体细胞内并造成疾患。

       可古人仅知人体内有弓形虫,但并未“眼见为实”,而中医理论之根基与本源,离不开“人体生命性命之我见”的基本认识。且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而弓形虫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内,因此,需要专业的弓形虫检测仪来进行检测,使人直观的看见弓形虫在人体内的活跃度和活动轨迹。

       此仪器是由几个透镜的组合和电脑构成的一种检测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让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破壁机则将细胞破壁,直观的看到细胞内部的情况,电脑用于记录案例及资料,形成大数据。

适应症与禁忌症:

       检测仪用于采血检测人体内弓形虫,因此并无特殊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皆可进行检测。



“三定点”快速疏通经络理疗养生技术

基本情况:

      “三定点”即人体肌肉的起点、止点和压痛点。健康男女老幼人体全身的肌肉共有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有2000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35--45。肌肉内毛细血管的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半。 每一块肌肉都有一个起点。一个止点。一个痛点。肌肉起、止点就是肌肉两端的肌腱在骨头上的附着点。痛点就是以拇指或食指末节指腹触压皮肤时,在呈现阳性病理反应的部位出现以疼痛为主要感觉的点。其反应的程度因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一般分为三级。轻压即有不可忍受的疼痛为“+++”,中压则疼痛但可忍受为“++”,重压才觉轻痛为“+”。压痛点常在急性病中出现,慢性病中也可见到。

       随着养生技术的不断被发展,很多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选择传统理疗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手部渗透力再好的理疗技师做经络调病,受手法和器具的阻碍,也无法达到肌肉深度经络调理,往往给顾客留下似有似无的感觉,因此使用“三定点”疏通经络养生技术,利用微弱电能,使电能迅速传导,瞬间打通人体受损、萎缩的肌肉肌纤维经络,使人体气血畅通,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更能直达身体、经络深层病灶处,。从而达到通经活络、通气活血、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健康功能,取得缓解病痛之神奇效果。 通活经络,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因此,这个特殊的技术,目前也只有部分高档的会馆有,并且经过调理的人群,均得到了很好的受益,但大多百姓很难享受到这项技术的服务,而且国务院将在2015、2020年开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规划,这个技术的应运而生,成为中医治未病,中医+科技的完美结合,它能深入调理目前西医、中医所无法涉及的病患领域。,所以,申报这项技术向全国进行推广,势在必行。 

理论依据:

      (1)通经活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中国传统医学讲究气血循环、经络通畅。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气血之“气”,为人体之“电气”,即人体生物电,因为其在人体中的流动无头无尾、循环不断,有如古代太极图,故也称“人体闭合生物电流”。

经络不通,是由于细胞电位失衡、产生了“水肿毁极化”或“脓肿毁极化”现象,是因为局部电阻增大及电流不通所导致,人体疾病也由此而生。

通过疏通经络健康养生技术,在微电的作用下,可以使细胞电位迅速恢复正常,减小局部组织电阻值,打通电流,故能达到通经活络、通气活血、缓解病痛之神奇效果。

      (2)激活人体细胞;人体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所组成。每个静息活细胞都存在细胞膜电位(场)。细胞膜在电位的作用下,使周围的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形成梯度排列,并通过离子进行交换代谢活动。

       通过细胞代谢的活动,我们可以知道活动电位的原理:细胞代谢活动所依靠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各种矿物质离子,而在细胞内液中,钾离子和钠离子可以产生一种活动电位。

       通过测定分析可以看到,在细胞内同时有两个离子以0.01秒一次的惊人速度在互相替换。由此可见,生命活动源泉在各种各样情况下,都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

       疏通经络技术是找准肌肉的起点和止点及痛点,利用微电的作用,可以使肌肉的细胞电位增强并被复极化,体液中的离子选择通透性提高,从而变成一种能给细胞赋予强大的生命力的调理技术,故能达到通经活络、通气活血、缓解病痛之神奇效果。因此疏通经络这一养生调理技术的作用及奥妙也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净化机体;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大自然的运动和人体机体的运动有很多的共同点,如:天体的雷击能使空气中的气体转化成臭氧,使空气得到净化,雷电之后的空气特别清新,人体也是一样的,理疗时,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加速了体内废弃物质的排出。总之,中医经络和气血理论及整体告诉我们 ,中医之道才是调理人体之道祛病延年的法宝。

适应症:

       该技术调理运动系统不适症效果非常显著,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疼、风湿性关节炎及各种疼痛症

禁忌症:

      1、心、肺、肾、肝胆等全身脏腑有病发症者不允许。

      2、有恶性肿瘤、血管瘤病史患者不允许

      3、急性传染病患者不允许。

      4、妇女各种生理期妊娠月经等不允许。

      5、各种出血性疾病不允许。

      6、体内埋有异物如金属、支架、硅胶(如鼻子,太阳穴,下巴)等不允许。

      7、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及各种手术恢复期患者不允许。

      8、心脏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病病史者等康复期或有后遗症者不允许。

      9、脑梗,脑出血者不允许。

     10、其他危重病患者不允许。

     11、骨质疏松,易骨折者,身体状况不佳者不允许。

     12、有严重外伤者(如骨折、骨裂)等不允许

     13、高血压患者(超过160mmHg/110mmHg)不允许。

     14、哮喘病病史者,肺结核活动期及癌症病史者不允许。

     15、眼睛带隐形眼镜的不可以。 

     16、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可以 。 


“三印、四触、两条线”中医新体验

基本情况:

       申报技术来源是通过技术申报人谢继增,在中医中药肿瘤临床治疗的几十年经验基础上,从对数万多名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实践中得来的。本人依据“大数据”临床实证,系统总结得出了“三印、四触、两条线”中医新诊法。该项技术,对于肿瘤患者的辩证和疾病分型,指导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各种癌症患者治疗,临床辨症指导效果非常明显。

理论依据:

       肿瘤的发生既要有六淫、七情、劳伤之诱因,又要有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之异常。 但仅有这两方面的原因并不会患癌症,还须有癌毒存在。 既有癌毒,体内必产生抵抗癌毒的力量,正气中用来抵抗癌毒的力量可以叫做抗癌力。 人患不患癌,关键要看癌毒和抗癌力谁强谁弱。 机体脏腑功能异常,产生的气、血、痰、湿、食等邪气异物和有形异物及无形异物停积日久,影响了气机的运行,癌毒依附于这些有形物上逐渐蓄积下来,待其力量大于抗癌力时就发生癌症。

       所有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正邪双方的对立。对于癌症来说,表现为抗癌力和癌毒之间的斗争。癌症致癌的过程就是不断消耗抗癌力直至最后战胜抗癌力的过程,在此期间,癌毒作为一种长久蓄积于人体中的邪气,也迅速地销铄了人体的精血阴液, 导致正气的衰竭直至死亡。 由此可知,治疗癌症首先要控制癌毒的蔓延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存人体精血阴液。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就中肯地讲过疾病的发生有因弱致病和因病致弱的不同,治疗重点也自当不同。 他说:“因虚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痊可;本不弱而生,因病久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即如果因身体虚弱而患病治疗当以补弱为主,如果是因病久而使身弱,治疗当以去病为主,癌症就属于这后一种。

       抗癌力是正气中与癌毒相抗争的那部分力量,它虽然是正气的一部分,但它的大小和正气却不一定。因为一个人抗力的大小除了与正气力量的大小有关外,体内癌毒还无时无刻不在消耗抗癌力。抗癌力被消耗得越多,癌毒的发展就越迅速,癌症后期的扩散、转移就说明了这点。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同样身体虚弱,有的人患癌,有的人不患癌,更有的人身体强壮也患了癌症,原因在于患癌的人体内癌毒蓄积到了致癌的程度,他们体内的抗癌力在与癌毒的抗争中逐渐被消耗殆尽。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在癌症的发生中,癌毒力量的强弱是决定因素,癌症的发生是因病致弱。

       30多年来,前来我处就诊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手术、放疗化疗后复发转移或开胸剖腹探查术后见广泛转移而无法切除的晚期癌症患者,还有一些病人限于经济或其他方面的条件,生命己危在旦夕。有的病人,医院己明确告诉无存活的希望,他们多方探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而来。这些病人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羸瘦、衰弱,神情暗淡, 有的奄奄一息,随时可能死去被别人抬进诊室。面对这些病人,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若想求得平稳,给予调补之剂,即使治不好,家属亦无怨,但如果对虚羸之躯还要施以攻法,一则不容易被家属理解,二则是需要心中有十分的把握。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攻补的关系呢?癌症后期,虚象明显,施以补法人人理解,而攻邪不当则可使正气崩溃于一时。但既然明确了癌症是因病致弱,癌毒是发病的主因,那么只有攻邪才是针对了致病之因,才有扭转险恶局势的可能,而以补法为主是起不到这个作用的。 中医要想在治疗恶性肿瘤上有所突破,由原来的辅助方法改变为驱毒攻下之法,必须在对肿瘤的攻击性治疗上下功夫,再全面发挥整体的特长,就能在生命的垂危时刻挽救病人。

       肿瘤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气、血、痰、 湿等病理产物相互交结而成的,但在实际上如按照-般的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来治疗效果是不好的,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单驱邪不成,于是就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上理解,或攻补兼施,或补为主,但仍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为什么同是四诊八纲,同是活血化淤、行气消积,对于肿瘤病(主要指恶性肿瘤)几乎是无效的呢?这必须从肿瘤病在病因病机方面的特殊性上来认识。

       肿瘤对人的危害,尤其是恶性肿瘤对人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预后也十分恶劣,对此古人就早有认识。 如陈实功《外科正宗》谈乳岩(乳癌)说:“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月后肿如堆粟,或如复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 其时五脏俱衰,四大症候不救,名曰乳岩”。恶性肿瘤后期,正气极度衰竭,邪气无限蔓延,是生命不可挽救的主要原因。 病邪破坏了人体阴阳的平衡,吞噬了气血津液,降低了人的抗病力,如果能有效地控制邪气发展并逐渐消灭它,正气就能保全,癌症就有可能治愈。汉代华佗《中藏经》曾说过,肿瘤的发生,非独气血的雍滞而致,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这个原因。这种认识就把肿瘤和一般的气血痰湿等的非独气血的雍滞区分开了,对后代医学家探讨肿瘤病因病机、治则、用药规律产生很大作用。就是说,只有体内气血痰湿等聚结,没有致癌的“ 毒” (癌毒),是不会患肿瘤病的。公元1264年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指出:“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毒根深藏,穿孔透里。”在治疗上,古籍除有华佗“刳破腹背,抽割积聚”的记载外,《晋书·景帝纪》又记录了医生为景帝割治目疾的实例,这些治法都相当于今天的手术疗法。药物治疗方面有用毒性药物来对抗体内癌毒的,如《神农本草经》记述斑蝥“主寒热、鼠瘘、恶疮瘟,蚀死肌,破石癃”的作用。此外陈实功《外科正宗》的瞻酥丸,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犀黄丸等至今还被用来治疗肿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以上药物有的是剧毒性的,但用得恰当就不会中毒,用于恶性肿瘤,道理就是以毒攻毒,这后一个毒字,就指的是癌毒。

       癌毒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致病因素,即不是六淫、七情、劳伤和其他,而是体内的致癌物。 就是说,只有当体内有了癌毒,再加上六淫、七情、劳伤或其他因素的诱发,才可能患癌。 那么癌毒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对 2800名癌症患者进行调查。我为某某化验员介绍病人,化验员为病人做血液检测,查梅毒、癌毒(查癌毒的方法当时保密),我再根据化验结果用药,然后再复查血液。 通过检查,发现梅毒和癌患者有一定关系,对一些癌症病人给予驱梅治疗,不仅能使症状得到缓解,对于一些虽不是癌症但长期治疗无效的疾病,如不明原因的低热、男性乳房发育症、食道炎、胃病、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结结性红斑、红斑狼疮等,使用驱梅药物也有一定疗效。癌毒当然这仅是癌毒产生的一方面原因,而且主要是先天的原因。事实上,后天调养不慎也可使体内产生癌毒,各种原因使五脏蓄毒不流就说明癌毒已经产生了。

     “三印”属于望诊的范围,包括望舌齿印、腮齿印、指(趾)甲印,用以辨体之寒热或真寒假热或寒热交杂;

    “四触”属于触诊的范围,包括触按胃腕、脐左侧、双侧足弓和触摸耳壳增生物,用以辨虚实或体内瘀滞有无或深浅。

    “两条线”是指双腮内粘膜近上下牙咬合部粘膜的改变和上唇系带,为测知消化道的诊断提供依据。

      人体有皮肉筋脉骨、五官诸窍,都通过经络与内在脏腑相连。内部脏腑失调可以牵连外在的皮肉筋脉骨和五官诸窍,外在器官发生病变也可以牵连内部的脏腑;任何局部的病变都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表现在某-个局部上,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整体以辨认局部病变,诊察局部,以辨认整体病变的依据。但在实际中,疾病的诊断并不都那么单纯,因为疾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阴阳恪拒,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的情况给诊断、辨证增添了很大困难。还有一些疾病,不发展到一定阶段,外在的变化很明显: 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虽然诊断出来了,但治疗也就晚了。肿瘤更是这样。上文已述, 癌毒潜伏是肿瘤发生的内在根据,但身体里有了癌毒并不一定患癌,取决于自身抗癌力的强弱,体内癌毒与瘀、痰、寒、湿、气等因素相结而蓄积下来,当抗癌力不能阻止癌毒发展之时就发生了恶性肿瘤。但癌毒蓄积恶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其没有发展成为肿瘤时,往往症状不明显,痛苦不大,即使舌脉出现变化也不会想到是肿瘤的先兆,以致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就成了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此外,当肿瘤发生之后,机体发生了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又需要准确无误的辨证,才能不发生误判、或攻下之偏。近些年来,中医局部望诊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辨证分型上,有很大发展局部望诊法就是通过寻找身体局部的特异反应来判断疾病、预后吉凶。 如望舌质颜色、舌苔厚薄、耳壳反应物及结合三印、四触、两条线等,都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信息。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属于搜集己确诊为患有肿瘤的病人身体上的阳性反应物,这种情况,而为患病后寻找辩证、用药依据的情况还不多见。 本章向读者介绍的三印、四触、两条线是我40余年来在临床上摸索的一套新的诊断方法,以它与原有的四诊相结合,能对疾病的辩证做出较为客观的辨识,因而就指导了临床用药,提高了疗效。 此法不仅用于癌症,而且对于其他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也同样适用,它通过辨指(趾)甲上的印(即月痕)的大小、多少,舌腮上的齿印和耳壳上硬结、胃腕脐左局部板滞压痛点的有无,确定癌毒和抗癌力之比、证之寒热、瘀滞之久暂等,对于肿瘤的情况和预防都能起到指导性作用。 因为指甲质地坚韧透明,甲床气血网络丰富,指甲部位最为密集,按经络理论指甲周缘是井穴孙络交错之区,手部网络与躯肢百骸、 脏腑气血有密切联系。 祖国古典医学〈黄帝内经〉记述“肝热者,色 苍而爪枯。”云:“感于寒则善痹,骨痛,爪枯也。华陀(中藏经)谓:“手足爪甲肉黑色青者死”。传统中医也把检查指甲作为普遍运用临床辩证,将指甲型态特征区分为28种甲象,作为辩证准则。 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病症,尤其对疑难重症在甲症合参之际,必要时还要舍脉从甲。足见诊甲辩证从古至今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上是行之有效的。

     (1)、甲印望诊及意义

       爪甲是人体的一部分,《灵枢·卫气失常》说:“皮之部,输于四末。” 甲分为甲缘、甲体、甲根三部分。甲体透明,将指内组织的颜色透露于外,为此中医认为“ 爪下之血色,亦与面色同。”爪为筋之余,肝胆之外候,秉承肺气,来贯血脉,所以又和内部脏腑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爪甲应红润含蓄,坚韧而有光泽,一旦患病,色泽、行态都会出现异常。中医外科把指甲红润作为五善之一,古人又有以甲之色泽辨何病何证者,如〈杂病广要〉引{幼幼新书}所述东方先生察甲的方法:“夫劳疾诸症……未须察脉,但看手指甲,美恶分明是何劳候。病热甚,宜看脚甲色,与手一同也。其甲青紫者,传尸之证;红白者,正色之候;黄白者,酒色之候;红紫者,气劳之候。细详必知其病之所在。”这说明古人早就注意到了爪甲与疾病的关系。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亦称月痕),是甲板的新生部分。对于甲印的变化古医书记载较少,我对甲印的注意是在与大量病人的接触中产生的。开始在切脉的时候并不注意病人的甲印,以后渐渐发现各种病人甲印的形状、大小、甲印的指数都是不同的,于是就和他们的体质、表现出来的寒热证候加以联系。记得20年前在临床中xx老搬运工人,当时已76岁,但仍力大无比,100多斤重的铸件自搬自卸,还能用车拉1000多斤重的东西。老汉每日主食近2斤,三九天不穿棉衣,每天清晨四五点钟上河边做功锻炼。他的甲印清晰而大,都超过了甲体的1/2。临床又发现,那些素来体质弱的人不但甲印小,而且有甲印的指数也少,有的甚至10指均无甲印。以上发现使我在诊病时加入了望甲印的内容。

望甲印简便、直观,熟练掌握之后能缩短病人就诊时间(由于门诊病人较多,外地病人不能及时看上病),并能提高辩证的准确率。需明确甲印望诊,包括手甲和足甲望诊,但足甲的鲜明度较手甲差,因此常察手以代足。

      (2)、甲印与治疗

       治疗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来改变机体寒热虚实的各种病态, 使机体重新恢复阴阳的平衡。 按这个道理,通过有效的治疗,甲印 也应随之改变,即由原有的寒型甲印变为正常甲印,但甲印又是体质情况的反映,这样岂不是体质也发生了变化体质是个体的一个较稳定的特性,它的改变不是轻易的,需要一个过程,但事实证明,在一些情况下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张景岳说过:“其有以 一人之禀,而先后之不同者。 如以素禀阳刚,而恃强无畏,纵嗜寒隙,及其久也,而阳气受伤,则变为阴矣。 或以阴柔,而素耽辛热,久之则阴之久,而阴变为阳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体质能够改变,既可由阳变阴,又可由阴变阳,不适当的药物和饮食能够改变体内阴阳的平衡,因此要避免。

      体质的改变通过甲印的变化反映出来,甲印的变化情况反过来又验证了体质寒热的正确与否。 甲印的变化过程比较缓慢,但不同的人也有差异。

     (3)、齿印望诊及意义

      齿印望诊比较简单,包括望舌齿印和腮齿印。

      舌齿印即舌边缘牙齿的压痕,是体内寒凝湿聚的标志。重者舌体胖大可塞满口腔,活动不灵,甚则影响言语和呼吸。

      腮齿印是口腔内两侧腮部粘膜受齿缘压迫的印痕(甚至颊黏膜被牙齿反复咬破成为突起),多由胃腑寒痰湿停,上阻于口所致。 印浅者,寒湿痰轻,印深者,寒湿痰瘀重。 寒瘀越久,齿印越深, 颜色越重(呈紫黑色),甚至咬成血泡。

三印之中,以腮齿印的变化最明显,中焦虚寒得辛热可很快消失,饮食不慎、寒凉过度又可出现;甲印的变化最不明显,治疗有效,体质变强,但甲印新出的变化情况不同。

       临床上望三印需同时进行,这样更有利于辩证。 为叙述简便, 把舌齿印和腮齿印分别简称为舌印和腮印。

     (3.1)三印结合对寒热证候的辨认

     (1)寒型

      随程度不同,有大寒、寒、偏寒的区别,甲印与舌、腮印的情况为:

      大寒甲印,舌、腮印出现且明显(标记为+ + +)。

      寒甲印,一般有舌、腮印(标记为+ + ) 。 亦有舌、腮印在治疗过程中消失,而甲印尚未消失的情况,说明治疗已经产生效果。

      偏寒甲印,舌、腮印或有(标记+),或不明显(标记士),分别说明寒湿的程度。

     (2)热型

      随程度不同,有大热、热、偏热的分别,甲印和舌、腮印的情况

      大热甲印,舌,腮印无(标记+ + +)

      热甲印,舌、腮印无(+ +)

      偏热甲印,舌、腮印有或无( +),或模糊(士)。

     (3)寒热交错型

      初期大热甲印变化不明显,舌、腮上开始显印(±)。对于大热甲印患者,只要看到有舌、腮印的出现,即可断为热证向寒的方向开始转化。

      中期大热甲印边缘已模糊似成虚线,舌、腮印比较明显(+)。

      后期原大热甲印的边缘己模糊不清,舌、腮印深为(++)。

      舌、腮印的主病意义是阳虚寒湿内停,其敏感度远大于甲印,尤其腮印更突出。如无腮印的热性体质者,吃凉东西一多马上可出现寒印;如果再吃些热药,马上又消失。因此说一个真正的大热型,必须具备甲印、舌腮印、脉象表现三者的一致,即甲印大或特大,舌、腮印均无,脉洪大或数疾。热性体质或热性病患者吃寒凉、饮食、服寒凛药物,容易出现舌、腮印。吃些姜或其他温胃药,如果出现腮印立刻消失,可知是偶遇寒凉;若腮印依然存在,且日益加深,则应结合脉症综合分析,即使是甲印尚未溶合,也要考虑到有可能向寒的方面发展。此种人往往有胃肠之寒,寒症患者应以辛热滋阴增液兼温其肠胃,麦冬、石斛、花粉、元参之中加姜桂附等。

     (4)、四触诊法及意义

      四触系触摸两耳壳有无增生物(包括有无增厚和结节出现,而正常人耳壳柔软平整无结节或增厚),胃院部(相当于中院穴部位)、脐左旁(脐左距脐2寸左右处天枢穴;)有无板滞或压痛或向上下放射(+、+ +、+ + +、+ + + +)和两侧足弓有无压痛感(+、+ +、+++、+ + + +)足弓从内踝垂直向下两指处向前均匀分开三指分成三等份,分别为上中下三焦(近足大拇趾为上焦、中焦、下焦)。四触在以化瘀驱毒攻下为原则的肿瘤治疗中,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也是驱毒攻下重要指标。

      (5)、“两条线”是指腮腺和上唇系带,测知消化道的诊断提供依据。

适应症:

       我们通过对大量肿瘤病人(主要是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寒型甲印者占了绝大多数(80%);说明恶性肿瘤病人中体质虚寒的是大多数。我们所说的正常人,阴阳只不过是相对平衡,真正的阴阳平衡、不偏盛不偏衰的所谓平衡体质是不多的,所以正常甲印是不多见的,大部分是偏寒类,也有大寒类。 体质虚寒的人 不一定都得病,体质强盛的人也不一定永远不得病,一要看邪气的 性质,二要看体内产生对抗这种邪气力量的的大小。对与恶性肿瘤来说,取决于癌毒和抗癌力力量的对比,但这一调查起码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虚寒体质的人得肿瘤的机会远大于其他类型体质的人。明白了这一点,虚寒体质者通过用药或自身身体锻炼,改善体质和生活不良习惯,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会,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症状, 这对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都是很有意义的。

禁忌症:

       无。中医肿瘤技术科学临床诊断法,对患者没有任何介入性、内服性和创伤性的医疗措施,因此没有任何禁忌症。